但欧荣只能想想,女儿就算再懂事毕竟小学还没毕业,她要顾孩子。
欧荣有把握能考上京市大学,但京市大学离城区太远了,比钢铁厂,化工厂离的还远,远到尽管也是在京市内,学生们却绝大部分都要住校。
就算她不怕辛苦,白天自行车半夜电动车这样往返也不行。
六十年代的大学和后世大学还有一点不同,六十年代大学报考门槛低,但考上了绝对不能缺课。
哪怕学的你都懂,考试能过关都不行。
不像现代大学,相对来说报考门槛高一些,但教授不管你逃课,哪怕考试考的不理想,教授仍然会想尽办法给你加分,让你合格。
这在六十年代任何大学都是不可能的,更不要提京市大学。
可见解放初期的大学生含金量有多高。
欧荣不是自私的母亲,比起自己,她更希望把女儿培养成才。
再说考大学门槛这么低,不计学历不计年龄,以后还能考,无非是多等几年的事儿,所以她没有把女儿送回爸妈那,而是选择放弃高考。
她来城里的理由就是为了女儿。
前进生产队尽管不缺吃穿,大家生活的不比城里人差,甚至说还比城里人吃的好的多,但老家的教育资源真的太落后。
晓丽不是她,没有上辈子上学的经历,欧荣只能做到她所能做到的最好。
还是那句话,她要么就不生孩子,生了孩子就忍不了孩子跟着受苦,别人家孩子有的她家孩子都要有,别人家孩子能享受到的,她家孩子也要能享受到,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教育资源。
欧荣不和差的比,就和好的比。
也许会有很多人觉得可惜,为她不值。
但她不认为为了孩子牺牲有什么不对,个人选择罢了,生活是她的,只要她开心,她觉得幸福就好。
人这一辈子,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同,有为钱的,有为名的,有为权的,有为利的,欧荣不觉得她有多高尚,钱权名利她都喜欢,但背靠空间这么大的金手指,想要的都有了,现在她只追求开心幸福和满足。
把女儿培养成人能让她获得这一切。
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了三年,三年里欧荣一级一级升级空间渔场,点亮了渔场里所有可养殖的作物。
淡水湖离最贵的鱼是:
长江刀鱼、松江鲈鱼、抗浪鱼、大理裂腹鱼、长江鲥鱼、大黄鱼、泰山赤鳞鱼、黄唇鱼、淮王鱼、黄河鲤鱼这几种。
(第2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